时间:2025-03-24 15:04:33作者:杨名 阅读:
2024年中国烘焙行业迎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转型。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和饮食结构的升级,以“低糖、低脂、高蛋白”为卖点的健康烘焙产品迅速崛起。其中,发酵型低糖低脂速冻蛋糕胚凭借其技术突破和市场适配性,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。据《中国健康烘焙市场年度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4年该品类中国市场收入达到6.157亿元,同比增长58.3%,标志着中国烘焙产业正式迈入“减负不减味”的新时代。
一、政策与需求共振,健康烘焙成主流
近年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《国民营养计划(2024-2030年)》明确提出“三减三健”(减盐、减糖、减油,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、健康口腔)行动目标,推动食品行业向低糖低脂方向转型。与此同时,中国糖尿病、肥胖人群数量持续攀升,2024年糖尿病患者超1.4亿人,肥胖率突破16%,消费者对传统高糖高脂烘焙产品的排斥情绪日益增强。
在此背景下,发酵型低糖低脂速冻蛋糕胚凭借三大优势迅速抢占市场:
1. 营养重构:通过代糖(赤藓糖醇、甜菊糖苷)替代蔗糖、植物蛋白替代部分动物脂肪,热量降低30%-50%,同时保留松软口感;
2. 技术革新:采用低温发酵工艺和速冻锁鲜技术,延长保质期至12个月,满足连锁烘焙店、家庭烘焙爱好者的灵活需求;
3. 场景适配:可快速解冻后直接加工为生日蛋糕、甜品台、早餐糕点等,大幅降低烘焙门店的原料损耗和操作难度。
“传统蛋糕胚含糖量普遍在20%以上,而我们的发酵型产品通过三次分段发酵工艺,将含糖量控制在8%以内,同时利用益生菌代谢产生天然风味物质,无需额外添加香精。”国内某头部品牌技术总监表示。
二、技术驱动创新,本土品牌抢占先机
在6.15亿元的市场规模中,国内品牌凭借对本土消费习惯的深刻理解和快速迭代能力,占据75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以下为行业领军企业及技术突破案例:
1. 安琪酵母:发酵工艺的“破壁者”
核心技术:依托全球领先的酵母菌种库,开发出“双菌协同发酵技术”(酵母菌+乳酸菌),在降低糖油用量的同时提升面团持气性,使蛋糕胚膨发度提高20%。
市场表现:2024年与奈雪的茶、好利来等连锁品牌达成战略合作,供应定制化低糖蛋糕胚,年销售额突破1.2亿元。
2. 立高食品:速冻技术的“革新派”
创新方案:采用-35℃急冻技术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控制工艺,使蛋糕胚解冻后水分流失率低于3%,口感接近现烤产品。
行业影响:其“轻享系列”低糖蛋糕胚成为山姆会员店、盒马烘焙工坊的爆款原料,2024年线上渠道销量增长200%。
3. 南侨食品:功能性配方的“引领者”
健康升级:推出添加膳食纤维和胶原蛋白肽的蛋糕胚,在降低热量的同时强化肠道健康与肌肤修复功能,吸引年轻女性消费者。
数据亮点:2024年双十一期间,南侨“纤益系列”在天猫平台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,复购率达45%。
三、渠道与场景扩容,产业链协同升级
发酵型低糖低脂速冻蛋糕胚的爆发不仅源于产品创新,更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升级:
1. 连锁烘焙店降本增效的“利器”
传统烘焙门店制作现烤蛋糕胚需耗时4小时以上,且失败率较高。速冻蛋糕胚解冻后仅需30分钟装饰即可出售,使门店SKU增加50%,人力成本降低20%。典型案例:泸溪河桃酥全国超800家门店全面采用低糖速冻蛋糕胚,单店日均蛋糕类产品销量提升35%。
2. 家庭烘焙的“懒人福音”
随着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“居家甜品DIY”内容爆火,家庭烘焙用户超6000万人。速冻蛋糕胚因操作简单、失败率低,成为新手首选。2024年,淘宝“低糖蛋糕胚”搜索量同比增长320%,家庭装产品客单价集中在30-50元区间。
3. 跨界融合:茶饮、餐饮品牌入局
喜茶、乐乐茶等新茶饮品牌推出“蛋糕奶茶”系列,直接采购速冻蛋糕胚作为杯顶装饰;西贝莜面村则将其应用于儿童餐甜点,主打“健康无负担”。
四、竞争格局:细分赛道暗战升级
尽管市场快速增长,但行业已显现出差异化竞争趋势:
1. 高端化:品牌通过添加燕窝、奇亚籽等超级食材,推出单价超80元/千克的高端线,瞄准礼品和轻奢消费场景;
2. 功能化:针对孕妇、健身人群等细分群体,开发高蛋白、零麸质、生酮友好型产品;
3. 地域化:结合地方饮食特色,如云南玫瑰风味、潮汕老香黄风味蛋糕胚,抢占区域市场。
五、未来展望:千亿健康烘焙市场的“排头兵”
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预测,到2030年,中国健康烘焙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,发酵型低糖低脂速冻蛋糕胚作为基础原料,有望占据15%-20%份额。未来趋势呈现三大方向:
1. 技术深挖:利用合成生物学开发定制菌种,实现“负糖”(吸附肠道糖分)功能;
2. 绿色生产:推广光伏供能工厂和可降解包装,降低碳足迹;
3. 全球化布局:东南亚、中东地区健康需求上升,中国供应链优势凸显。
结语
从6.15亿元到百亿规模,发酵型低糖低脂速冻蛋糕胚的爆发不仅是烘焙产业的升级缩影,更折射出中国消费者从“吃得饱”向“吃得好”“吃得健康”的深层转变。在政策、技术和需求的多重驱动下,这条赛道正孕育着下一个国民级食品品牌,而谁能以创新破解口感与健康的平衡难题,谁就能在健康中国的浪潮中抢占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