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酒文化 > 酒水文化

如何能够恰到好处而又不失尊重的表达谢师之情

尊师重教,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我们从咿呀学语到步入社会,再到如今初有成就,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。如果能在求学路上遇见一个好的老师,实在是人生的财富。高考过后,能够看到街边饭店打出各种“学有所成”、“前程似锦”、“鹏程万里”的广告,使谢师宴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,本来只是一种表达感恩的形式,反而越来越走样,成为开展各种各样的师德师风廉洁教育的反面典型。谢师该不该?这是肯定的;谢师宴能不能吃?也并不是不能,可当满心欢喜变为一种负担,就大可不必了。那么要如何不失尊重又能恰到好处的表达谢师之情?

谢师宴的由来历时已久。在封建社会,科举考试是唯一能够走向仕途的方式,为了鼓励大家为统治者效劳,朝廷还会在放榜后举办大型宴会,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鹿鸣宴、琼林宴、鹰扬宴和会武宴。其中鹿鸣宴应该是历史可考最早的“升学宴”,起源于唐朝,鹿是古代的仙兽就是其中之一,被人们寓意为“满意之才”,而“鸣”字在古代可以翻译为“天意的恩赐”,将升学宴命名为“鹿鸣宴”不仅寓意吉祥如意,更重要的是展示“天子觅才、重才”的管理理念。

过渡到民国时期,谢师就比较低调了,电视剧的情节也多半是寒门出状元,然后会送老师一本当时不可多得的书或者一瓶家里窖藏很久的陈酿,当做谢师礼再配合三叩首,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涌上心头,让看过的人都深有感触。“谢师宴”变了味也是近几年的事情,有调查统计,高考后的消费支出集中在“旅游”和“谢师宴”上,将一场喜事变成了商务酒局,成为家长们攀比的场合,甚至可能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,官方才不得不出手呼吁扼制这股风。

感恩之情必不可少,那么除了“谢师宴”,还有什么能够更好的体现这种亦师亦友的独特情感呢?自古以来,酒好像是谢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件,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文化的传承自然容易让人联想到师恩。另一方面,中国酿酒工艺精湛,严谨有序,跟传统的师道也是不谋而合。

目前市面上的白酒品牌多样,价格也千差万别,但不是每一款都可以成为谢师酒。如何选择一款更能够体现谢师情感的酒,这个问题像极了如何权衡谢师宴的规模与档次。

首先,选择酱香型白酒作为谢师首选,是因为酱酒越陈越香,时间造就了酱酒独特的芬芳,就好像教师这个职业把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,换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。此外酱酒适合初饮白酒的人群,更符合大众的接受程度。其次,作为情感的寄托,自然需要选择品质好的酒,才能品出醇香的滋味。酱香型白酒有坤沙、碎沙、翻沙、串沙可选,其中坤沙最好,最具诚意。再次,价格是选择谢师酒的关键所在。酒过于高档,价格过高容易被曲解,礼品属性太强,和谢师的初心不符。价格过低又担心口感与品质。所以性价比高的酒则可成为上选。

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酒的品牌寓意。何为谢师?自然是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,所以选酒自然要贴合尊师重道的含义。东书房专门为谢师这件郑重的事情而做的“秘藏酒”,包装古朴大雅,不会过分张杨,又不会显得随意。6年纯坤沙基酒加15年以上坤沙老酒勾调,价格适中,口感却赶超市面价格数倍的名酒。东书房酒的创始人于建嵘老师,本身就是一位德高望重,受人尊敬的师者。东书房品牌自带“以师者之名,铸匠人之心”的寓意,虽为小众品牌,但是单纯依靠口碑,就能在市场上小有名气,可见其性价比确实高,非常值得信赖。

东书房秘藏酒有一句话,“以书会友,以酒谢师”,虽然简单,但是却深深的抓住了谢师的内核。用这款“秘藏”作为谢师礼,既能彰显文化气质、表达足够的尊重,又能够将良师益友这种无法轻易说出口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。六年磨一剑,砺得纯坤沙,正如学子步入社会之前,想要破茧成蝶,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。学习和酿酒一样,需要长时间的积累,才能厚积薄发,成就一个社会栋梁,一瓶好酒。

中国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酒。遇不平之事,以酒平之;逢疑惑之人,以酒辨之;恰同学少年,以酒敬之。与其大张旗鼓搞一场谢师宴,自己身累,老师心累,倒不如选两瓶东书房秘藏酒,所有的感恩之情都不言而喻。

来源:中国品牌酒网